固原市中级人民法院
首页 法院概况 新闻中心 人民法院在线服务 法院文化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固原市中级人民法院->新闻中心->媒体聚焦
《宁夏法治报》头版头条:固原法院行政审判奏响实质化解强音

  

  上诉率下降16.05%,当事人撤诉率上升2.32%,长期未结案件保持“零记录”,案访比等6项指标同比趋优……今年,固原市两级法院持续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总结大量工作经验,通过机制创新、实地办案、府院联动等举措,让每一起行政案件都成为法治固原建设的生动注脚。

  从“坐堂问案”到“主动解纷”

  清晨的阳光刚洒满西吉县兴隆镇,固原中院法官们已来到马某的牛棚旧址。2022年,马某因未办理审批手续而修建的牛棚被镇政府依法拆除,一审宣判后双方仍各执一词,马某与镇政府双双上诉。“不能让一纸判决成为矛盾新的起点。”二审法官先后5次往返兴隆镇,把牛棚废墟作为临时调解室。


  “您看,镇政府拆除程序确实有瑕疵,但牛棚属违建也是事实。”法官先给镇长出了一份“执法清单”,逐条列明强制拆除需履行的听证、公告、催告等程序。同时,又给马某算清“损失账”,剔除违建部分后合理评估补偿金额。经过3天“背靠背”释法、“面对面”调解,镇政府当场支付3万元赔偿金,马某撤回上诉表示,“法官把法庭搬到家门口,问题解决得明明白白,我心里一下子敞亮了。”

  走进纠纷现场主动解纷,是固原中院行政庭法官王芳多年来的办案习惯。“简单案件‘坐堂问案’可以了解案情的来龙去脉,但‘现场解纷’对于复杂案件和陈年积案更加有效。”行政法规卷帙浩繁,体系庞杂,案件处理难度往往较大,走进现场主动解纷也就成为了固原中院行政庭的常态化办案机制。

  在彭阳县某建筑公司与西吉县自然资源局矿产资源许可纠纷中,企业因补划许可手续滞后被迫停产。二审法官并未局限于诉讼请求,而是积极组织自然资源局、应急管理局召开专题协调会,提出“先出具确认函恢复生产,再同步完善审批手续”的分步解决方案。经过几轮细致入微地协调,企业拿到临时许可证那天,负责人握着法官的手说,“法院用实实在在的担当,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法治的温度与速度。”

  2025年上半年,该院将行政争议化解中心作为前沿阵地,聘请退休法官驻点调解,113件委派案件中30件成功化解,化解率同比提升5.55个百分点。在安某诉固原市人社局工伤认定案中,二审法院发现一审判决并无不当,却没有简单维持原判,而是耐心组织人社局、建设公司对照全国同类判例释法,最终促成双方撤回上诉,避免了“程序空转”。

  用脚步丈量公平正义

  “从虎某的宿舍到车间只有200米,事发当天有没有异常?”这是合议庭成员第3次来到彭阳县某制衣公司厂区,沿着虎某生前的行动轨迹丈量测算。2023年,员工虎某在车间门口因身体突感不适,被车间负责人送至住处休息。当晚,虎某在家呼吸困难,送至当地卫生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人社局认定为视同工伤,公司不服起诉。

  人命关天,法官们不敢止步于案卷材料,办案人员实地查访厂区宿舍、卫生院、快递点,调取监控录像逐帧分析,并得出结论。“虎某死亡的情形不符合径直送医条件,不符合视同工伤的认定标准。”但考虑到虎某的丈夫郭某生活困难,刚经历丧偶之痛,直接裁判导致社会效果不佳,主审法官一边劝说公司考虑员工10年工龄的实际,一边向郭某厘清法律的边界线。最终,企业同意支付10万元补偿金。

  “实地勘察,勘的是卷宗疏漏,察的是案件细节。”原州区法院行政庭法官马富成说。2025年,在原州区中河乡马某的耕地恢复案中,“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临时征用的6亩耕地因未恢复原状无法耕种。承办法官4次深入田间,测量地桩分布,调取施工日志并核对标准。“地桩间距不符合农耕机械通行要求,田埂高度未达保墒标准。”带着测量数据与乡政府、施工方现场“对表”,3天后施工方调来挖掘机,乡政府组织村民修复田埂,马某当场领取6000元补偿款。

  2025年上半年,该院行政条线法官30余次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勘察审结案件调撤率达25.16%,同比上升6.6个百分点。在兰某某诉兴隆镇政府不履行行政协议案中,法官四赴拆迁现场,协调镇政府“特事特办”,为被拆迁户划分安置地皮,还顺带解决了其他10户的安置难题,实现“审理一案、治理一片”。

  府院联动凝聚法治共识

  “这7户的补偿问题,要算历史账更要依法办。”在彭阳县白阳镇罗堡村,一场特殊的协调会正在进行。1998年水库建设时,沙某某等7户响应政策移民红寺堡。谁承想,24年后,这些村民因原住地耕地被淹补偿问题,将政府告上法庭。

  承办法官带着案卷与水务局、自然资源局对比“老账本”,发现当年移民时部分耕地未完成权属变更。“既要尊重历史,更要守住法律底线。”固原中院协调五部门联合进行勘察,最终按现存土地确权证书确定补偿面积,7户村民与政府签订协议。

  针对行政执法中潜在的程序瑕疵,固原法院推出“败诉风险提示函”机制,目前,该机制已成功化解2起潜在行政纠纷。

  让“出庭出声”成为常态

  “作为负责人,我代表镇政府表个态:愿意依法赔偿马某的合理损失。”在西吉县法院的庭审现场,兴隆镇镇长的表态掷地有声。

  2025年,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保持100%,“出庭出声”已成常态。同时推行庭审评价制度,每起案件都对负责人出庭表现打分,结果抄送依法治市办。

  在某建设工程公司诉西吉县人社局案中,法庭不仅是庭审场所,更成了普法课堂。法官当庭解析“工程分包中的工伤责任”,促使建设公司与劳务公司共同赔偿王某某14万元,三方握手言和。

  良性互动推动了执法水平提升。2025年上半年全市行政案件败诉率19.48%,同比下降9.65个百分点;行政复议案件数量持续上升,新收行政案件数量持续下降,行政复议主渠道作用日益凸显。(通讯员/黄涛) 
来源: 责任编辑:
☆ 固原中级人民法院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固原中级人民法院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固原中级人民法院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固原中级人民法院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固原中级人民法院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固原中级人民法院网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