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西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宁夏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基本解决。
包括西吉县在内的固原市5县(区)曾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宁夏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核心区。近日,《法治记者》了解到,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及固原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动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服务保障脱贫攻坚。近3年来,固原两级法院共审结涉农案件1664件,诉前化解涉农纠纷近两万件,为建档立卡户提供司法救助426万元,帮助5178户32641人实现脱贫。
扭转全村失信局面
六盘山腹地的泾源县杨岭村产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落后,属于深度贫困村。国家在这里实施各种惠农、助农优惠政策,但部分村民法律意识不强,抱着“国家扶持的就是给我的”思想,使用国家惠农、助农贷款资金后不按期偿还,更有甚者干脆举家外出躲债,导致整村基本处于失信状态。2017年,涉及杨岭村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就有67件。
固原中院副院长马占明告诉记者,没有法治领路脱贫致富不能长远,要通过典型案件引导农民合法致富,实现乡村长远振兴。固原中院就杨岭村问题作出指示后,泾源县人民法院院长尹鹏立即拍板,要通过公开办案给村民上一堂法治教育课。
2017年3月,泾源县法院强制执行信用联社与赫某某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拘留被执行人赫某某,以妨害公务罪判处公然阻碍法院执行的马某某拘役4个月。这次公开执行,打开杨岭村法治局面。
杨岭村村委会主任赫殿全说,法院公开执行、公开开庭让诚信理念根植人心,民风有了极大转变。2018年底,杨岭村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减少到11件。
今年5月,泾源农村商业银行在杨岭村举行支持富民产业暨“整村授信”签约仪式,为49户村民授信400多万元贷款。杨岭村实现从“整村失信”到“整村授信”的转变,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人人学法、人人用法、人人懂法,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秘诀。
涉农案要快审快办
“脱贫致富要摒弃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想,主动发展产业。”固原中院院长董军说,要助力实现产业有销路、销路有保障、保障靠法治。
驻村工作队在扶贫一线抓产业,致富增收;两级法院抓涉农案件快审快结,疏通销路。在15名驻村第一书记帮扶下,生态油坊、养殖场、蔬菜基地等新型农业设施拔地而起;在两级法院保障下,原州芍药花、西吉黑山羊、隆德土蜂蜜、泾源黄牛肉、彭阳红梅杏供不应求。
今年,西吉县震湖乡党岔村村民段永刚种了20亩土豆,预计收入两万元。11月9日,一名商贩到村里收购土豆,许诺上门装车、当场结款。段永刚将所有土豆都交给对方,付款时商贩声称微信有限额,此后借故拒不支付货款。
在驻村第一书记建议下,11月12日,段永刚到震湖法庭求助。承办法官看过段永刚的微信聊天记录后当场为他立案,同时向院领导汇报。到任不久的西吉县人民法院代院长李军告诉承办法官:“涉及农民增收的案件要快审快办,坚决遏制故意制造纠纷、拖延履行涉农款项的不诚信行为。”
为了快速办理此案,李军向法庭增派一辆警车和两名法警。送达案件时,商贩谎称不在西吉。法官在电话中明确告知:“只要你今天没出国,我们就一定把传票送到你手中。”在法庭干警的强大攻势下,商贩主动联系段永刚,兑现拖欠的2.5万元货款。
新理念托起小康梦
“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老百姓追求高质量脱贫,要求我们必须在扶贫工作中践行新发展理念。”董军在震湖乡立眉村调研扶贫工作时说。一个月后,立眉村家家户户庭前屋后种上大果榛子树苗。“树苗能给村里添绿,果子能给群众增收。”驻村第一书记罗占武称之为“庭院经济”。
易地搬迁是脱贫攻坚另一条出路。2017年,原州区开城镇郭庙村村民刘勤君的3个孩子都在县城上学。刘勤君和妻子商量,只要娃娃有出息,在哪里致富都一样。
时任驻郭庙村第一书记的原州区人民法院干警刘志聪了解情况后,立即向院领导汇报。原州区法院院长殷志刚说:“村民进城致富符合生态移民政策,要做好刘勤君夫妇的就业和后续安置工作。”
刘志聪与原州区法院党组协调,为3个孩子申请到法院“春雨助学基金”资助,同时帮助刘勤君的妻子找到一份餐厅服务员的工作。如今,刘勤君的3个孩子都已考上大学,夫妇二人在县城工作,年收入两万多元。
“十三五”期间,原州区法院协助安置移民47户169人,所有搬迁群众全部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致富”目标。(供稿/黄涛 文/法治日报记者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