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干得好不好,老百姓说了算。
五年前,西吉县兴隆镇马堡村郭某某因修建牛棚占用邻居马某某家院墙,发生纠纷,村上多次调解不成。村“两委”担心矛盾进一步激化,向西吉县法院兴隆法庭求助,兴隆法庭庭长苏文兵到村上给郭某某和马某某做工作,告诉双方,如果不愿意调解,可通过诉讼程序解决矛盾纠纷。今年8月26日,马某某向法院提起诉讼。经公开审理,9月20日,法庭依法判决郭某某恢复马某某院墙原状。
这起历时五年之久的纠纷得以化解,与兴隆法庭和村委会、法官和村干部建立共同化解矛盾纠纷互助协作关系密不可分。兴隆法庭只有2名员额法官,截至11月6日,今年已立案673件,审结559件。“虽然人手少,但我们邀请18名在各村有威望的群众担任人民陪审员,积极参与案件审理,在案件的快办中发挥了很大作用,避免了矛盾激化。”苏文兵说。
我市两级法院通过诉源治理、分调裁审、诉调对接、速裁快审机制,有效推进案件繁简分流,提高了审判效率,节约了司法资源。“法官职责就是办好案子,办老百姓满意的案子。”基层法官把办好案子作为一条硬杠杠,来衡量工作是否干得好。
泾源县法院采取“青蓝工程”“ 师傅带徒弟”“法官教法官”等举措和办法, 提高了案件审判质效。
丁宁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是泾源县法院一名80后庭长。2018年年初,作为民事审判庭的一名普通员额法官,丁宁被院党组指派到上年度综合工作考核在全院靠后的泾河源法庭担任负责人,并选派法院党组成员于光明驻泾河源法庭,以“师傅”的身份,帮助丁宁开展工作。当年年底,泾河源法庭受理各类案件343件,结案率达97.1%,居全院之首;丁宁主办案件262件,成了全院的“办案状元”;泾河源法庭在年终考核中,跃居全院第一。2019年,经过民主推荐、综合考察,组织任命丁宁为泾河源法庭庭长。前三季度,泾河源法庭共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278件,结案率为92.1%,同比上升2.09%。丁宁共受理228件,审结207件,办案数量位居全院首位。
一项项小改革,带动了泾源县法院的大变化。如今,丁宁、于伟刚、王慧等一大批80后、90后已经成为泾源县法院办案主力军。
不仅西吉县法院、泾源县法院在创新中促进了工作,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原州经验”,隆德县法院的“411”+“125+x”多元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模式,“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不断推进……为解决各类矛盾畅通了渠道,节省了司法资源,减轻了法官压力,营造了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你好,我最近买了辆车,总价2.4万元,已支付了1.9万元,其中5000元是现金,还剩5000元未付。现在对方起诉我,不承认现金支付的5000元,要我归还1万元。请问法官,我该怎么办?”10月23日中午,彭阳县法院立案庭法官海文收到当事人马某的留言。
“您好,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对自己主张的事实或反驳对方的事实应当提供证据予以证明。您对支付5000元的事实要提供证据。”海文立即答复。
这样的回复让当事人马某安心。“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留了言,没想到这么快得到答复。”当事人马某笑着说,“咱老百姓又不懂打官司,想着能多了解点情况,心里就更踏实了,也有个心理准备。”
智能法官留言系统的使用,让更多的老百姓进一步了解法律关系、司法程序,为依法办理各种案件提供了渠道。
守初心,担使命,让人民群众满意是检验司法公平的试金石。
今年以来,两级法院积极推进网上立案工作,将网上立案、跨域立案作为提升诉讼服务质量,打通了司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在诉讼服务大厅设立网上立案窗口,并由专人负责,逐步实现当事人在立案环节“不用排队、不用限时、不用奔波、及时通知”的目标,减少当事人往返法院的时间、经济消耗,使立案事项在网上办理,切实实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目标。
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推动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理念更新、机制变革,增强了老百姓的司法服务的获得感。近年来,依托全市12个基层法庭和44个驻村法官工作室、法官联系点,走出了一条司法服务群众的新路子,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法律保障。截至11月15日,全市法院共受理案件37458件,审执结29970件,结案率80.01%,两级法院结案率均居全区法院前列。